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3章 对答

侯平为张居正说公道话的做法被万历皇帝不满。

“回陛下,攻击张大人的人,大多数人其实都是冲着清丈法而来。清丈法将许多乡绅仕族的隐田都翻了出来,导致这些人每年要多缴大量的税赋,因此记恨张大人也在情理之中。陛下微臣以为,张大人改革的初衷还是好的,只不过他的改革并不彻底。因此才会导致陛下现在所看到的结果。”

“哦,那你就跟朕仔细说说。”

“是陛下,张大人改革,主要是看到了我朝三个重要隐患。第一个隐患,就是土地兼并问题:越来越多的土地集中到当地的士绅大族手中,大量农民都没有土地可种,为了生存要么就流亡荒野,要么就卖身作奴。地方人口流失严重,导致朝廷可控制的人口减少。当今全国户籍造册人口已不足千万户。洪武十四年(1381年)全国户籍人口却超过了千万户。

明明当今的人口远多于洪武朝的时期,但是户数却减少了百余万,这还不算不在户籍之上的流民。而清丈法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第二个隐患便是官员行政效率低。自嘉靖朝以来,官员的腐败程度和官吏的因循守旧情况就非常严重,大臣的奏章、各衙门的公文每天都有很多,但是解决问题的效率却十分低,这种运转不灵、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朝廷职能运转。

考成法通过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考评机制,将考评和纠察相结合,提高了朝廷对地方各级官吏的管理效率。

第三个隐患则是赋役制度不公,百姓负担太重。张大人改革前我朝的赋役制度沿用前朝,将赋税和徭役分开。赋税按照田亩数征收,徭役按照户丁数征收。乍一看很公平,但是实行起来还是有漏洞。权贵们仗着自己有优免定额的权力,运用各种手段来逃避赋役。

如此一来地方官员只能将本应由他们承担的赋役均摊到其他百姓头上来了,这就造成了富者田广而赋役轻,贫者田狭而赋役重;有田而无赋者,有赋而无田者的现象。

一条鞭法的实行使得百姓只需要交纳丁银即可,改变了以往征收实物的方式,而且税银直接由官方征缴,不再经里甲、胥吏之手,百姓的赋税负担得以缓解。

清丈法、考成法、一条鞭法虽然都存在各自的问题,但它们的初衷都是为了缓解朝政弊端而设,出发点还是好的。”

万历皇帝有点失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为您推荐